Icfj 的一个项目

以实现团结精神为原则的报道手法,重建新闻业公信力

作者 Anita Varma
Feb 4, 2025 发表在 受众参与
Group of people stacking hands

民意调查公司盖洛普(Gallup)在 2024 年的分析中得出如此结论:“在参与民主进程的 10 个美国公民和政治机构中,新闻媒体是最不受信任的群体。”

儘管新闻机构承诺提供基于事实的报道,并不断投入重建信任的工作,但美国公众,不论政治光谱,均不相信主流媒体所宣称的公信力

“主流媒体” 类别指的是《纽约时报》等旗舰全国报章、CNN 和 Fox News 等有线新闻频道,以及 ABC 或 NBC 等新闻网络及其地方分支机构。皮尤互联网研究(Pew Internet Research)发现,儘管美国的党派分歧日益加深,共和党和民主党对此定义却是一致的。

多年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一直在下降。但自 2024 年总统大选以来,这一趋势再次引起了新闻领袖和分析家的关注,当时很多媒体再次误判了特朗普的胜选机会。

作为一名新闻学和媒体学教授,我相信我的研究为新闻业重建信誉提供了一条出路:团结新闻(solidarity journalism)。

什麽是团结新闻?

我认为,团结是对人们基本尊严的承担,且将之转化为行动

自 2014 年以来,我的学术研究一直致力于团结精神在呈现边缘社群(例如无家者、面临粮食短缺或遭受暴力的人)的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这些社群受困于令他们的生存和安全置于危险之中的生活条件,无法简单地选择脱离而去。

我发现,准确报道这些社群和主题的记者的报道方式,与大多数新闻报道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进行这类团结报道时,记者使用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採集策略叙事框架化的风格,都有别于主流媒体通常使用的方式。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少有记者用 “团结” 这个词来描述他们的工作手法。我的研究表明的是,一些记者在报道方式上体现出团结精神。

什麽才算有新闻价值?

记者在进行报道之前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是新闻吗?” 换句话说,是什麽令这个话题值得在这个时候报道?

记者通常知道他们的编辑会寻找一些简单的判断标准。强而有力的选题提案,通常包括新颖性质和具有社会地位的人物。跟同时发生的其他事件相比,这似乎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一般来说,政治领袖的言论会让令个议题更具新闻价值,例如,2024 年 10 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为 1960 年代之前美国联邦政府管理的美洲原住民寄宿学校的不人道条件道歉。

相反,一些记者在发现民众的基本生存和安全受到威胁时,会视之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而这就是团结精神的一个体现。

《Outlier Media》于 2023 年 3 月 8 日发布的一篇报道说明了这种手法。该文题为 “底特律租户正自发组织并提出更大的诉求”,重点关注租户为满足诸如正常运作的汙水处理系统、热水和电力等简单诉求而展开的抗争。

总统可能永远不会为这个忽视其最贫困居民的城市道歉。展开团结报道的记者不会等待菁英的认可;他们会认为,当人们的基本尊严受到威胁时,这就是一个值得报道的话题。

处理跟消息来源的关係

消息来源泛指记者在报道中用来提供证据的人物、机构和数据。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来自边缘社群的受访消息来源将记者描述为充满敌意、只顾交易、榨取利益的一群。这些记者以 “空降” 形式来报道重大新闻,并在悲剧的当下抓取引述和令人痛心的照片;然后他们就会匆匆离开,一如他们当初的匆匆而至。

团结报道的记者则以全然不同的方式进行他们的工作。

他们出现在话题发生的现场,不仅为了报道个别故事,也出于对受影响的人们的尊重。他们花时间聆听遇到相同问题的人,并在故事发布后回来继续参与对话——特别是当相关问题仍然存在时。

重思叙事框架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化具体指的是一个故事的叙述形式:记者不可能涵盖问题的所有可能来源或每个方面;框架决定了故事中合适的人与事

通常,新闻框架关注的是某些政府官员如何定义某个议题。

以 2024 年 7 月 25 日 ABC7News 的一则关于无家者的报道为例。该报道题为 “湾区市长回应州长纽瑟姆拆除无家者营地的命令”,其主要内容是官员们对拆除该市街上无家者营地的命令的回应,而不是这些露宿者的反应。

团结报道的框架化手法,则是优先考虑那些由于个人处境或运气以外的因素而面临基本尊严受到威胁的人们,并按经历这些困境的人们透过自身经历对个别问题与需要所产生的了解来定义这些问题

对于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下令清拆无家者营地,团结报道的故事叙述听起来会像这样:“‘我们总必要落脚某处’:无家可归的加州居民回应纽瑟姆的打压行动。”

这个故事在 2024 年 8 月 12 日发表于 CalMatters,讲述了受此禁令影响的人们的亲身经历,呈现了这些无家者所面临的困境

在团结报道框架中,官方消息来源并不是法官和陪审团;相反,边缘社群的现身说法,直接模塑了讲述他们经历的报道的模样。

真正的公共服务

自 2014 年以来,透过访谈和与记者的互动,我发现,一小部分主流记者已在悄悄地展开团结报道。他们讲述边缘社群抗争的真实故事,并优先考虑这些第一手陈述,而不是当权者所宣传的信息。

我相信,这种模式应是新闻业如何设想其目的和公共服务的核心,且此志吾道不孤。

几个世纪以来,非裔社群一直在争取更多反映他们真实生活、以事实为本的报道,因为主流新闻长期以来将他们贬为罪犯、缺乏人性化的一群跨性别社群也有同样的呼吁,包括更多能藉此提高新闻业公信力的实地报道。

进步社运人士保守派的许多其他团体都表示,他们认为团结报道的实践形式,比目前的主流报道手法更可信。

一位社会正义倡议者在 2023 年就跟我说,主流媒体 “可以更好地报道那些真正在现场亲身经历这一切、并为阻止这种行为而奋斗的人们”。

同时,保守派人士也反对扭曲他们的社群的报道

媒体参与中心的一项研究中,一位保守派新闻读者表示:“保守派有很多种,但他们却把这些人一概归为极右翼分子。”

透过团结实践,主流媒体有机会真正实现他们一直念兹在兹的社会贡献:按实地状况,跟真实的人展开实时的真实报道,并发挥真正的影响。


作者 Anita Varma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新闻学院助理教授

本文原发布于 The Conversation,现按知识共享授权转载。按此阅读原文

图片来源:Kindel Media via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