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脸书,正如你现在一定已经知道的那样,上周宣布其将会对新闻推送做出调整。来自于朋友和家人的帖子将进入;来自页面(包括媒体)的内容将出局。这对于新闻媒体来讲意味着什么有很多问题待回答。
- “尽管可以降低一些偶发虚假信息的呈现,但这种改变只会进一步加强人们处于与自己意识形态相近的过滤泡泡中的情况。同时,将新闻媒体内容进入一些更封闭的群组或社区的机会降低也会进一步恶化虚假信息传播的情况” (Charlie Warzel, BuzzFeed)
- “脸书在新闻合作方面的主管Campbell Brown也给各大新闻机构写了信,表达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人们看到更少来自于‘媒体、品牌、名人’的信息而那些‘朋友们之间互转的新闻却不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相比可靠新闻机构的内容,假新闻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推广提升。” (Alex Kaplan, Media Matters)
- “那些脸书建议进入你的推送置顶的账号并不会受到任何的验证。如果你的假新闻触觉不敏感,而你的阿姨又很喜欢转发可疑消息的话,这可能是个坏消息。” (Marissa Miller, Teen Vogue)
脸书的假新闻解决方案就是发表更少的新闻,直至你的种族主义舅舅转发新闻给你。
— Anthony De Rosa (@Anthony) January 12, 2018
Adam Mosseri, 脸书公司新闻推送部门副总,在推特上多少回应了一些关切。
当然有风险,包括更多失礼不文明的对话,更少的有信息量的新闻。我们只是需要逐个解决。
— Adam Mosseri (@mosseri) January 14, 2018
既然人们之间的大量互动都是在朋友的新闻帖上,相比页面新闻,问题就小得多了,似乎好处大于坏处。
— Adam Mosseri (@mosseri) January 14, 2018
与此同时, 《纽约时报》跟一些国家的媒体机构交谈,在这些国家脸书试验了一种“探索性”推送,将新闻引流到一个分开的部分——与脸书在美国进行的新闻推送算法变化不同,但类似。在一些国家,至少,新闻机构会报告这种改变带来的“无意识的后果”。比如:
在斯洛文尼亚,2016年右翼民族主义占据了议会中10%的席位,新闻机构说,这种算法改变事实上帮助了传播假新闻。当官方新闻机构被迫必须花钱买好的新闻推送位置,现在事实上转发新闻与否全在用户了。
“人们通常不会转发只有枯燥事实的枯燥新闻,” Filip Struhárik说, 他是Denník N的社交媒体编辑, 这份斯洛文尼亚的新闻网站在算法改变之后脸书互动量大跌了30%。Struharik先生一直在记录脸书的效果,他制作了一份月度数据表,发现发表虚假或耸动新闻的网站互动量则稳步上升。
并且在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也经历了假新闻的增长,因为新闻机构被卡在“探索”功能后。
在12月的全国司法选举期间,一个在脸书上广泛流传的帖子声称一个选举官员说只有候选人名字旁边有X的选票才有效。当天另一个帖子说政府官员在投票站放了可注有可擦去墨水的笔。
要量化非常困难。在Medium上的一个帖子, 斯洛文尼亚社交媒体编辑Struhárik提到了这些, 分享了一个图标,显示,在斯洛文尼亚 “自从‘探索’实验开始后,在假新闻页面上的互动还没有下降过。”
“探索”实验开始于10月19日,你可以从这个图表看出之后流量下降2/3。但是假新闻网站却恢复迅速,并且最后比实验之前的互动两还要高。
跟同一时期斯洛文尼亚的主流媒体互动量做一下对比:
他们的互动量在同一时间也下降了 — 但是始终没有恢复。
— 欧洲理事会宣布他们的鉴别假新闻专家委员会成立。 在委员会的39名成员之中有: First Draft的Claire Wardle, 路透学院的Rasmus Kleis Nielsen, 以及国际事实核查网/Poynter新闻大学的Alexios Mantzarlis。
Nielsen将“与假新闻问题相关、基于实证的研究制成了公开的文献”,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也可以补充。现在,最广的研究来自于美国,但还没有能够像欧盟在这个问题上那样找到相应程度的信息:“欧盟成员国的假新闻问题有多泛滥? 似乎我们根本不知道。”
Can it really be true that there is not a single, publicly-available, evidence-based study measuring overall scale & scope of "fake news" in a EU country? The open bibliography on misinformation has grown to 10 pages already but no studies on reach/volume? https://t.co/yNnycrH8Ju
— Rasmus Kleis Nielsen (@rasmus_kleis) January 17, 2018
Much valuable research, and interesting case studies. But nothing akin to @andyguess et al “Selective Exposure to Mis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the Consumption of Fake News during the 2016 US Campaign.” https://t.co/ohVzrm8rA6 or other attempts to measure overall reach+volume.
— Rasmus Kleis Nielsen (@rasmus_kleis) January 17,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