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j 的一个项目

“全能型” 记者、团队协作······我在《经济学人》实习的所学所得

作者 Kemi Busari
Aug 13, 2024 发表在 新闻基础
The economist logo on an iphone

在今年 4 月,我被宣布成为 ICFJ 迈克·艾略特非洲故事卓越奖的联合得主。我很高兴终于赢得了在 2018 年就首次报名的奖项,并且得以透过该奖项提供的专业发展计划,在《经济学人》位于伦敦的新闻编辑室实习两星期。

我于 6 月抵达《经济学人》伦敦办公室,编辑助理 Ketna Patel、执行主编 Daniel Franklin、非洲编辑 Jonathan Rosenthal 和其他很多人都很热情欢迎我。此后两周,我参与了 20 多个跟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的一对一会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出席编辑会议和社交活动,也为《经济学人》的每日新闻简报 App Espresso 撰写了一篇短文章。

作为一位非洲记者和非洲事实查核项目 Dubawa 的编辑,我在这两周期间专注于我能从学习并複製的启示和实践。以下是五个我觉得最重要的反思:

“全能型” 记者

你愿意当小众记者还是 “通才”?《经济学人》的大多数员工都会倾向后者,因为他们鼓励跨部门和跨地区的流动。例如,《经济学人》新闻编辑 Richard Cockett 在该刊物任职了 20 多年,曾担任英国记者、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记者、教育编辑和非洲编辑等职务。

《经济学人》中国编辑 Roger McShane 表示,频繁的跨部门调动,源于其新闻编辑室的核心信念是有需要扩大人们的世界观。频繁的调动并不意味着《经济学人》记者不是其所在领域的专家:McShane 说,一般涉及新地区或部门的重新调配都是从 “持续数月的研究、建立联繫、建立信任和渗透到新领域” 开始的。

作为一名专长多样的记者,我同意这种做法。它说明一个人可以成为通才同时仍能在尝试持续掌握其他领域。对于新闻编辑室来说,利用小团队来取得重大成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潜力,还有一个额外的优势。在《经济学人》,记者能就广泛的议题贡献他们的想法和内容。

协作的力量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麽《经济学人》一般的报道都没有作者署名?答案很简单:他们希望记者能风格一致,并协力确保报道得以发表。《经济学人》一篇讨论此问题的文章解释,“然而,匿名的主要原因是相信所写的内容比谁写的更重要。” Franklin 表示,这政策也容许记者之间进行合作,并消除署名可能带来的不当竞争。

我告诉 Franklin 尼日利亚媒体《撒哈拉记者》也採取了类似做法,删除署名以保护记者免受攻击。然而,我的一位记者朋友不同意将《经济学人》的方法引入尼日利亚新闻业。他不明言地暗示尼日利亚记者薪酬低微的事实:“你需要付给记者足够的钱来买下他们的名字。”

这些论点对双方来说都有道理,但对我来说,在没有不当竞争的情况下鼓励协作的可能性,仍然是这种做法的一个令人信服的优势和理由。

查证

《经济学人》研究部门的任务是确保文稿所引述的事实的准确性。这团队由 Chris Wilson 领导,负责故事的编辑和发布,任务包括查证数字、来源、连结和其他事实。

在我在各个新闻机构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注意到查证通常是由编辑承担的角色。我发现,拥有一个负责的专门团队(与核心编採人员分开,不涉及编辑判断)可以大大降低错误和偏见的可能性。

这种做法也让记者更保持警惕。我在撰写的 160 字 Espresso 文章提供了七个连结作为文稿中的详细信息参考。Wilson 很快指出,研究过程不是为了寻找错误或追究责任,而是为了确保报道没有错误。当出现错误时,团队会很快作出更正。

了解你的受众以及如何为他们服务

儘管《经济学人》忠于其编辑价值观,他们的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了解受众并不断制订策略去服务他们的策略的能力。

“当你写作时,把纽约的牙医想像成你的典型读者,” 外交编辑 Patrick Foulis 在指导我和另一位艾略特奖得主 Linda Ngari 如何为《经济学人》写作时说。这种方法意味着故事充满了数据和分析,而不是人物故事和引述;採用全面的问题观点,而不是狭隘的个人主义视角。

《经济学人》採用这种方法,是因为他们的受众通常都跟他们所报道的主题没有个人联繫,而且这些受众主要寻求有关特定话题的关键信息,而不是複杂的细节。

例如,最近一篇关于肯尼亚近期抗议活动的文章就强调了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原因,而不仅仅是关注伤亡情况。

将编採与商业营运分开

《经济学人》佔据两层楼:编辑团队在一层,业务团队则在另一层。虽然在同一栋大楼内,但两个团队各自运作,不一起开会,而且大多不了解各部门的情况。

这对我来说并不新鲜,因为我一直提倡这种分离和将编辑放在优先地位,这甚至为我赢得了 “新闻编辑室原教旨主义者” 的称号。儘管新闻业需要商业模式才能生存,新闻机构管理层也应该不断制订如何持续生存的策略,但从业员也需要确保他们不会在追求可持续性的过程中损害编辑宗旨。

从我的经验中,我还得到了一些额外的反思:团队成员总是准时出席会议,并提出富建设性、启发性的论点。儘管有 “通才” 政策,但很多记者也是其各自领域的专家;大家的协作意识很强,但是到了玩的时候,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

对我来说,这两周充满了学习、想法分享和交流。我珍惜所学到的经验教训,并希望将它融入我的新闻实践中。

特此感谢艾略特家族、国际记者中心(ICFJ)和《经济学人》令这一切得以成真。


图片来源:StockSnap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