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方便快捷的窍门能够指导用户一步一步进行信息核实。
1. 逃离(ESCAPE)
新闻博物馆
使用这些缩写来评估信息的可信性。
- 证据(Evidence) – 事实经得起推敲吗?
- 信源(Source) – 谁透露了信息,我能够信任他们吗?
- 背景(Context) – 更广阔的事件背景是什么?
- 受众(Audience) – 谁是目标受众?
- 目的(Purpose) – 为什么制作这个新闻?
- 执行(Execution) – 信息是被如何呈现的?
2. 七个问题
全国媒体素养教育协会
在分析数据时提问这些能够激发批判式思维的问题。
- 为什么制作这个新闻?
- 谁制作了它?
- 缺失了什么?
- 不同的人会如何解读它?
- 我怎样知道它是真的?
- 谁会从这个消息之中获益?
- 谁会被这个消息伤害?
3. 六个消费者问题
新闻博物馆
这些问题会提供一份提升媒体素养的指南并助力研究过程。
- 谁制作了这个新闻?
- 如何制作的?
- 为什么制作?
- 什么时候制作的?
- 缺失了什么?
- 由之我会从这里被指向哪里?
4. I.M.V.A.I.N.
新闻素养中心
问一问你自己这五个问题,以确定信息是否可靠。
- 这是一个独立信源吗?
- 有多重信源交叉印证吗?
- 信源提供了可验证的信息吗?
- 这是一个权威的和/或信息充分的信源吗?
- 这是一个具名的信源吗?
5. 这个新闻故事值得分享吗?: 信息图表(Infographic)
新闻博物馆
这个信息图表带领用户走过决定一个新闻故事是否有价值并应该被分享的过程。
- 这是真的吗?
- 这是精良制作的吗?
- 这是新闻还是观点?
- 这是得到事实支持的吗?
- 这是有偏见的吗?
- 这种偏见是公开的还是隐蔽的?
- 它娱乐并且/或者提升意识了吗?
6. 课程计划
新闻素养中心
事实与背景的定义被细分以帮助新闻消费者理解记者的工作,即在解释背景情况下组合事实以解释发生了什么。
- 事实
- 谁?
- 什么?
- 在哪?
- 何时?
- 为何?
- 多少?
- 背景
- 这新闻有多少见,出乎意料,至关重要?
- 什么导致这新闻发生?
- 什么直接造成这新闻?
- 影响是什么?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7. 五个关键问题
媒体素养中心
当学生们问他们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学习到了核心的媒体素养技巧。
- 谁创作了这个消息?
- 使用了什么创造性的技巧来吸引我的注意?
- 不同的人会如何不同理解这个消息?
- 这个消息中代表呈现了什么价值、生活方式以及观点?或者回避了哪些价值、生活方式以及观点?
- 为什么这条消息会被发出?
8. 五个核心概念
媒体素养中心
CML列出了五个概念以在评估信息和理解媒体素养时进行考虑。
- 作者
- 形式
- 受众
- 内容
- 目的
9. 四种行动
Mike Caulfield
当你看到一个断言并希望找到真相的时候,遵循这四个步骤。
- 查询之前的工作:搜索查询,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已经对于这个断言进行事实核查。
- 向上游追踪信源:大多数的网络内容都不是原创。找到源头以理解信息的可信性。
- 逐字阅读:一旦你找到了断言的源头,阅读其他人对于这个信源说了些什么。真相就在人际网络之中。
- 返回头: I如果你迷路了,碰上了死胡同,或者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越来越令人迷惑的信息“兔子洞”,返回头并且重新开始分析你已知哪些信息。这次你可能会走上一条信息更充分的路,有了新的搜索关键词和更好的决定。
这里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 谁制作了它?信息的作者信誉良好并且可信吗?他们有公信力吗?
- 证据是什么?文章包含有证据吗?证据是来自专家信源吗?证据被同领域内其他专家所接受吗?
- 为什么制作这个?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吗?还是为了说服、激怒、推销或者娱乐?
- 缺失背景信息吗?文章是完整故事吗?还是隐藏了信息以达成其个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