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公众对新闻业的信任度处于历来最低水平,参与度不断下降,而且新闻业的商业前景也充满未知之数。这些都是事实;不过,问题是你是否认为这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抑或是否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我属于后者。
三个月前,我曾写道,我相信新闻业本身无法被拯救,但我们可以重塑它——而必须透过想像出全新的解决方案,并创造出使用者真正想要的产品。
重新发明任何东西都会迫使你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甚至是更困难的事实。幸而,在我的事业生涯中,我一次又一次地赞赏新闻界从业员如何不害怕陷入这种程度的自我反思。我敢说这是我们所拥抱的东西,大概因为提出尖锐的问题本是记者职责的一部分。
因此,我决定在我的人脉网络中聚集一小群人,看看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什麽来推动这项变革和重塑。我称他们为新闻炼金术士(News Alchemists),因为他们有能力创造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就像炼金术士致力于将贱金属变成黄金一样。
透过 “新闻炼金术士”,我们的目标是阐明新闻业变革的愿景并予以倡导,令新闻业更加以使用者为中心,从而达致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在线上有两次聚会,详细阐述了我们的变革理论,并试图确定我们可以从哪里开始推动变革之轮。第一步是最困难的,但我们相信新闻业有可能拥有更光明的未来。
以下是迄今为止我从我们的谈话中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我们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探讨的一些问题。
重新连结我们的使命
我们相信,改变只能从思维方式转变开始,也就是我所谓的 “极端以使用者为中心”。这意味着创造人们真正想要的产品和体验,但它也有更複杂的地方。
这要从我们的使命开始。我们需要花一些时间反思为什麽我们认为新闻业很重要,以及新闻业在社会中扮演什麽角色。传统上,我们倾向于认为新闻的使命是让公众了解他们的社群、他们的国家和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向他们提供作出明智选择所需的信息,例如他们将如何在选举中投票。
但这足够了吗?我们真的相信所有新闻业的目标就是向公众提供信息吗?我不这麽认为。这种信念可能会将内容的製作与已完成的任务混淆;意即一旦提供了信息,我们的工作就完成了。在这种情况下,极端以使用者为中心意味着承认只有帮助人们利用信息採取行动并启发积极变革时才有价值。那我们该如何重新思考、重新连结并更新我们的使命呢?
身为记者,我们应该关心我们报道的对象,对吗?不然何苦呢?问题在于,我们目前製作的新闻往往不需要同理心。这个系统的设计目的并不是为了奖励同理心并视之为一项宝贵的技能。为了改变这一点,我们必须开始将新闻视为一种对话和一种基于聆听的服务,而不仅仅是内容製作的实践。
扩大新闻的定义
将我们的使命与内容生产划上等号的另一个风险,是它限制了我们创造力的视野。如果我们已默认了如此狭隘的定义,我们如何才能重新发明任何东西?另外,如果我们承认信息过载是我们社会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时我们又只是一直忙于生产越来越多的内容,这难道不是在加剧这种情况吗?
例如,扩大新闻业的定义可能意味着接受我们作为召集者的角色。正如美国新闻学会在一篇精彩文章中所强调的那样:“媒体应该成为社会联繫的力量,把存在差异的大众召集起来,以及在事实的披露后採取行动的促进者。”
很多创新组织已经在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试验:例如帮助人们讨论在播客中听到的内容的听众分享会,以至跟记者和专家嘉宾在台上与受众讨论新闻的活动。
汇聚人们展开面对面的互动还有其他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是,更多人会认识到记者,这能提升信任。毕竟,要求某人信任他们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并交流想法和灵感的人,比要求他们盲目信任一个文章上的署名作者来得容易。
专注于我们提供的体验
我们希望倡导人们在接触我们的新闻时,更加关注他们的体验品质。这是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使用者体验(简称 UX)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我看来,我们经常将之简化为使用者跟我们产品的互动方式,以便我们能改进所述产品并让人们花更多时间使用它们。
这绝对没有错,但我们也必须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使用者体验,也就是我们的新闻带给他们的感受。如果我们关心这些感受,我们创造的产品和体验会变得更好吗?
简而言之,这就是我们的变革理论的基础:我们需要转向极端以用户为中心,因为我们相信,透过拥抱这种心态,我们的产品和体验可能会比现在更好,并为人们创造更多价值。这将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开闢新的道路,因为人们将愿意付费支持能为他们的生活添加价值的产品和体验。
诚然,改变是困难的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 “好吧,但这并不新鲜,这些我们都已知道了” ——你是对的。我们有证据。回头看一下这篇文章的第一行。我们有证据──但改变却极为缓慢。这就是为什麽我们必须更了解是什麽让改变变得如此困难,以及我们能如何消除这些障碍。
以使用者为中心应该扩展到以人为中心,去承认我们不仅需要对使用者表现出同理心,也需要对为我们服务的员工表现出同理心。
改变是困难的。太可怕了。让我们面对现实吧,在生活的任何领域,保持不变往往是更容易的。我们必须考虑习惯、挫折、权力动态和经济诱因等障碍,并找出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槓杆来实施变革——包括在我们的组织中,儘管组织内不会每个人都会接受这种变革。我们需要启动一个正向的回馈循环,以证明改变将符合每个人的利益:使用者、记者、社会,甚至企业的底线。
如果我们无法清楚地解释我们想要改变什麽,改变就不会自然发生。在我们的谈话中,我们意识到,如果我们都各自写下对 “理想新闻机构” 的描述,我们的描述看起来会截然不同。但这没关係;重点不是要我们都向同一目标迈进,而是同意我们确实需要一个新的愿景,并定义我们的共同原则。
后续行动,以及如何成为我们的一份子
在前两次聚会后,我们决定至少在今年馀下的时间里继续合作。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极其複杂,并没有自负地相信我们能独力重塑新闻业。但我们绝对相信,如果我们发起一场时刻为这些原则而奋斗的运动,并透过启发人心的对话以及我们需要的激进解决方案的案例,让每个人更容易接受这种心态转变,那麽美好的未来是可能的。
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发挥宣传推动作用,促进各层面的改变。从组织内部和外部,从我们的员工到跟使用者的互动,从新闻教育开始,令其转向以人为本的精神。
新闻炼金术士就像是处于封闭测试阶段的产品。我今年与 ICFJ 合作的目标是去测试它,并了解如何将其转变为能有意义地激发和促进积极变革的东西。本年的目标不是扩大规模:我们预期群组规模会稍微扩大,但幅度也不会太大。不过,展望未来,我们希望最快明年就能将新闻炼金术士发展成为一个全球社群。
话说在前头,我们确实希望开放予业界的更多人参与这对话。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创造机会实现这一点。请在此处留下你的联络方式,以表达你有兴趣成为新闻炼金术士的一员,并随时了解我们的计划。
谨此向以下的新闻炼金术士们致意:Annika Ruoranen, Sannuta Raghu, Shirish Kulkarni, Jeremy Gilbert, Agnes Stenbom, Uli Köppen, Aldana Vales, Feli Carrique, Styli Charalambous, Martin Schori, Laura Krantz McNeill, Nick Petrie, Tshepo Tshabalala, Nikita Roy, Rishad Patel, Chris Moran, Elite Truong;并特别鸣谢 Aslı Sevinc。
图片来源:Image by Jamillah Knowles & Reset.Tech Australia / © https://au.reset.tech/ / Better Images of AI / Detail from Connected People / CC-BY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