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j 的一个项目

报道小众边缘社群时该避免的雷区

作者 Nazlee Arbee
Feb 25, 2023 发表在 多元与共融
diverse

无论是受众或是新闻机构本身,对媒体的多元化呈现的需求正日益增长。奈特基金会在 2020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9% 的美国人认为在新闻报道中代表美国人口的多元性是 “非常重要” 或 “至关重要” 的。

儘管受众的兴趣很明显,但许多人仍认为媒体机构尚未有发挥应有的角色。奈特基金会的研究解释,“四分之一的美国人 (25%) 认为新闻编辑室做得 ‘非常好’ 或 ‘好’,而大约十分之四 (37%) 的人则认为媒体在反映多元性上表现得 ‘差’ 或 ‘非常差’。”

随着新闻媒体扩大报道范围以涵盖更多题材广泛的故事,记者和编辑必须找到并使用妥适的修辞,确保相关的呈现处理得敏感得宜和准确。

随着修辞和身份认同的不断演化,记者须主动询问受访来源,了解他们希望如何被表述和标籤。在报道边缘社群时,如记者使用了过时或有争议性的术语时,他们往往会强化了既有负面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这可能反过来对他们试图关切和聚焦的社群造成伤害。

修辞该身份先行(Identity-first)还是个体先行(person-first)?

“跨性别者”、“黑人” 或 “伤健人士/残疾人士” 等标籤就是身份行先的修辞例子。来自边缘社群的人可能会选择採用这种修辞作为一种自我赋权形式,以冀重夺过去一直被汙名化的标籤以及经历。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修辞则将个人主体置于身份之上,认定标籤只是一个人的身份的一部分;这种修辞方式并不使用像 “伤健人士/残疾人士” 这样的术语,而是类似 “患有残障的人” 这样的措词。

身份先行的修辞跟个体先行的修辞之间的争论一直未有定论,且对社会运动倡议者、媒体机构和个人来说,都会因为信念之异而有所不同。

边缘社群通常对这类偏好有强烈的立场。媒体工作者应容许他们的报道对象按其自我认同去正确地表述他们。例如,像 Chella Man 这样的知名倡议者,就偏好以身份先行的修辞来描述自己。

Man 使用术语 “伤健人士/残疾人士” 而不是 “患有残障的人”;他使用 “聋人” 一词而不称自己作 “有听障的人”。为确保准确的表述,记者应先与他们的访谈对象核实,而非假设每个人都会使用相近的修辞。

由于语言在不断发展,而边缘社群的多元身份亦会不时重叠,记者应全面考虑其报道对象的不同身份认同。以下就是你在重思措词时需要考虑的几大类:

性别和性向

围绕性别和性向的语言正在不断演化;例如,当代性别话语使用 “性别转变” 一词代替 “变性” 等较具冒犯性的语言。记者可以使用诸如 “指定性别/出生时指定的性别” 之类的术语,而不是使用 “生理性别” 这样的术语。

除非受访者明确讨论他们指定的性别身份,否则这不应该成为重点。宜避免使用 “正常男性/女性” 等措词来跟跨性别人士产生对比;记者应该改用 “顺性别”(cisgender) 一词。

种族

语言经常被用作种族歧视和汙名化的工具,很多常用术语和短语都源于种族化暴力。记者需要注意这一点,并留意他们使用的措词的根源。

这包括询问受访者在种族问题上的自我认同;例如不要指称 “犹太人” 而应指 “有犹太血统的人”,使用 “有色人种” 而不是 “非白人”。

伤健

为了防止对伤健人士的进一步汙名化,记者应该询问他们的採访对象是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并时时关注当代媒体使用的措词。

记者应该询问受访者是否更喜欢以身份先行或个体先行的措词。有些人可能会自称是 “截肢者”,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更倾向 “曾截肢的人”。

而这些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你应该询问每位受访者,了解他们用来描述自己的术语。

以下是一些资源,它们为合符伦理的边缘社群呈现提供了更详尽的术语列表:


图片来源: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