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j 的一个项目

以保育红树林为使命的印尼独立媒体

作者 Ainur Rohmah
Jul 25, 2022 发表在 环境报导
Mangrove forest in Indonesia.

在过去的 15 年间,位于印尼中爪哇省的贝多诺村有一半已被侵蚀。该村的红树林植被先前已因施工而受到部份破坏,但海岸线外有近 800 公顷的土地被侵蚀,导致海水上涨,淹没了村民的家园,成千上万居民被迫逃离了自己的社区。

与红树林消失有关的海岸侵蚀不仅发生在贝多诺,还发生在印尼的众多其他地区。印尼红树林的破坏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印尼在过去 30 年中共失去了 40% 的红树林。

红树林砍伐令很多社区极易受到海岸侵蚀,首当其冲影响居住在海岸和小岛上的村民。除非受损的红树林得到復育,否则更严重的毁损将会持续,对整个沿海社区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Ganis Riyan Efendi 和他的同事 Aris Priyono 意识到坊间缺乏印尼红树林的网上信息,遂于 2014 年创立了 MangroveMagz。该出版物是该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致力于讨论红树林保育的在线杂志,旨在提高公众对红树林破坏的认识及其后果。

聚焦议题

MangroveMagz 聚焦三个主要议题:红树林本身、热爱红树林的人,以及以保育红树林为重点的不同活动。Efendi 和他的团队在网站YoutubeInstagram 上以视频、文章、新闻甚至儿童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报导;该网站的几个部分包括研究、简介、旅游导赏、实用贴士、烹饪和文化资讯。

该杂志由专责保育红树林、迪波内戈罗大学的学生组织 “Teluk Awur 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小组” (KESEMAT) 的成员所管理;他们遍布印尼的 12 个城市。

主编 Efendi 认为,媒体需要讲述个人故事,令读者更能亲近有关红树林的议题。这类内容也更容易接触不同背景的受众,而不是简单地发表研究成果或科学着作

“只要了解红树林是什麽、它们的好处,以及购买由这些植物製成的产品,就可以支持他们的保育工作,” Efendi 说。

改变叙述角度

例如,Hani Ristiawan 的故事讲述了他在西爪哇省加鲁特的 Leuweung Sancang 自然保护区探索古老红树林的经历;他发现了一片尚未被破坏的红树林,这片红树林拥有令人惊叹的独特动植物生态系统。

Sari Poncowati故事则叙述了她参观中爪哇三宝垄市海岸上的一个村落 Mangunharjo 的经历。近几十年来,由于土地用途的转换,该地出现了大规模的红树林破坏;随着侵蚀日益严重,当地社群正在推广红树林种植。

Priyono 表示,随着大规模的沿海开发,印尼红树林受到的破坏将持续下去;这又跟红树林重要性相关信息和传讯的不足环环相扣。“因此,公众缺乏保育红树林的意识,” MangroveMagz 另一位编辑 Priyono 说。“这就是 MangroveMagz 试图填补这一信息空白的原因。”

MangroveMagz 的读者、任职初中老师的 Sri Weni 说,杂志帮助了她对红树林及其益处加深了解。“我 [现在] 知道红树林受到的破坏程度,以及我如何尽一分力去保育它们,” Weni 说。

Weni 说,红树林受到了很多破坏,这是源于公众对这个生态系统缺乏了解。“我敢肯定,如果人们知道红树林的好处,他们就不会如此轻易破坏它们,” 她说。

广结年轻力量

此外,MangroveMagz 亦在主办多个以社区赋权为目标的项目,这包括新闻培训。这些活动内容包括红树林种植、社区赋权工作坊、研究、倡议和有关红树林的文献纪录。“MangroveMagz 让我们的社区网络能在地方、国家、地区甚至国际层面提供信息和开展活动,” Efendi 说。

Efendi 指出,印尼红树林砍伐的原因之一,是学校缺乏环境教育课程,尤其是与沿海环境相关的内容。因此,MangroveMagz 专为儿童开发内容,包括童话故事和卡通片;为了吸引年轻读者的注意力,Efendi 和他的团队还製作播客、播放网络节目系列、开发 YouTube 频道,并组织年度义工活动。

“红树林保育工作成败,最主要取决于年轻人。必须让他们了解红树林及其延伸问题,这样,他们在未来就不会成为破坏的一代,而是关心环境可持续性的一代,” Efendi 说。

将保育红树林使命化为日常

未来,MangroveMagz 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关于红树林的信息中心,而发布的作品将不限于来自既有供稿人,还要吸纳来自更广大的社群的作品。“我们认为红树林保育不仅可以由沿海社区推动,也可以交给更广大的社群。这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大家都必须在这场运动中相互帮助,” Efendi说。

Efendi 敦促人们迅速应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危机对环境构成的威胁。对他来说,红树林保育运动是防止大规模破坏的努力之一。“我们希望红树林保育工作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意味着关于红树林的话题会成为日常讨论,而保育红树林将变成一种习惯,” 他说。


图片来源:Aldino Hartan Putra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