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记者在中国:不到两成的坚守

نوشته Jack Liu
Oct 30, 2018 در 调查性新闻

中国调查记者生存状态如何?最新的调查表示,这一群人,他们年富力强、胸怀理想;他们却又收入微薄,职业生涯难以长久。

“基本青壮、基本男性、基本有文化、基本从业八年,老巢基本在北上广,流窜范围基本不定,基本收入低、基本不满意、基本作息乱。善打听也善爆料,善协作也善拉锯。我不是传声筒,我是调查记者,我挖掘事实,我接近真相”。张志安与沈菲用“凡客体”描摹出了中国调查记者的群像。

最新出炉的《中国调查记者行业生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传播系沈菲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志安两位博士合作完成,调查了供职于中国平面媒体的340名调查记者,这些调查记者主要集中在《南方周末》、《时代周报》、《瞭望东方周刊》、《新京报》、《财经国家周刊》、《南方都市报》以及《大河报》等媒体。

男性主导

这是一个男性主导的职业,女性只占16%左右的比例。针对这个数字,《暸望东方周刊》的调查女记者刘伊曼在2011复旦新闻深度记者讲坛上这样评论自己的女性优势“被监督对象和需要突破的对象通常都是男人。不可否认,男权社会,连坏人也是男人比较多。男人和男人之间,很难说出几句真心话——这是人性。但女人会天生具有软化氛围、软化别人心理防线的能力。”

理想至上

当被问及从事新闻工作的理由时,调查记者们比较认同的选项有“揭露社会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以及“传播新思想、启迪民心”。而相对而言,较不认同的理由则包括“新闻工作收入较高”、“新闻工作者有机会成名”与“学了新闻相关的专业”。在被问及关于新闻写作的职业追求时,调查记者最重视的方面为“保持事实准确”、“报道客观”、“保持公正”与“挖掘更深入”。

现实差距

67%左右的调查记者的月收入为5000至10000元,月收入上万的只有17%,而月收入少于5000元的仍有15%。加之全国一半左右的调查记者都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消费水平高,更带来现实的问题。在被问及工作满意度的时候,调查记者大多对“报酬收入”与“福利待遇”表示不太满意。

走,还是留?

从工作经验来看,50%以上的调查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是6-10年,30%不到的调查记者从业1-5年,只有15%的调查记者从事了11-15年的新闻工作。对于是否要坚守这个行业,40%的调查记者“不打算继续”从事调查性报道,30%的调查记者“不确定”,而愿意继续从事1-5年调查记者的只有13%左右。

张志安对《中国青年报》说,调查记者行业难以留人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面临着被砍、被抓、被消失的风险,甚至家人的安全都会被影响。此外,中国的新闻环境不具备给他们提供有尊严的生活。职业空间、政策,这些的约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