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届的点火者——传媒人的角色

نوشته Jack Liu
Oct 30, 2018 در Miscellaneous

国际记者网近日主办的北京沙龙以“新媒体x微公益”为口号,“新媒体时代的公益策划和报道”为主题。主讲人之一邓飞是近年来涌现的做公益的媒体人的一位重要代表。媒体人做公益,究竟其角色的特别之处在哪里?邓飞在此次沙龙的讨论中给了这个问题以答案。

从“浪费生命”到用爱建设

邓飞原本是《凤凰周刊》的记者部主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调查记者,在宜黄报道中更是通过微博直播一举成名。但是在多年报道后他觉得只是写报道很难改变现实,尤其当隔了许多年却在报道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便感觉是在“浪费生命”。有微博之后,他发现,用微博,用爱去建设,很快就能得到效果。

他介绍的免费午餐计划,联合了五百多位记者、国内数十家主流媒体,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发起不久后甚至得到了国家财政部、教育部的拨款支持。

另一主讲人庄婧曾经在微博上表示说,“最乐见媒体人做实事,监督和批评对这个社会很重要,但参与和改善是更为积极庄重的方式。“这句评论,亦是对这一股媒体人做公益潮流的很好注脚。

用记者的标准做公益

当多年以记者身份去披露各种问题的之后,邓飞对于潜在的风险更为了然于心,从而能够在每一步的公益道路上都小心避免。免费午餐计划将信息完全公开透明的公布,让人们能看的到资金的流向,从而赢得信任。

计划采取了“群众监督群众”的方式。参与午餐计划任何环节的人都可以被联系到,例如可以询问家长孩子是否享用到了免费午餐,可以与供肉的屠夫核实学校采购的数量,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质询被帮助学校的校长。每次免费午餐到一个地方进行捐助的时候,会召集当地群众,告知大家捐赠了多少钱。计划还发动网友和媒体进行监督。免费午餐还尽量简化流程,以便接受监督,例如计划的每一餐都是标准化,吃多少菜,几个鸡蛋都是固定的。午餐计划的的钱每个月打一次,以减少中间腐败的可能性。

邓飞总结说,记者的理想是信息公开透明,而公益机构也必须公开透明,因此他做公益也以记者的标准,从而能够获取群众信任。

媒体人做公益的双重身份

在场一位朋友在提问中提到,做公益的有“燃烧”(去做实际工作)和“点火”(去召集和提出想法)两种角色,而邓飞则主要属于后者。邓飞则认为,他自己有双重身份:一为资源整合者,他可以召集人们参与,找到很多伙伴做志愿者,找到各种专业人士,去做食品、配送、审计等专业工作,而他只是资源的整合配置者,不断让各种资源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另一角色则为宣传者,公益活动需要宣传,而宣传需要技巧。而去宣传需要了解人心,需要一定的阅历。媒体的工作,为怎样以合适的手段和角度宣传,提供了难得的经验。也正如另一主讲人乔颖所说,媒体人有传播的途径,可以带动慈善活动的关注度,哪怕是普通的微博网友也可以传播慈善的事业。

现场有微博提问,关于邓飞、王凯等人做公益之前已经有相对的社会知名度,从而使得他们的公益事业起步较为容易。邓飞认为,只要课题好、有创意、符合道义,加以坚持,自然能得到别人的支持,从而“一人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