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j 的一个项目

全志工团队如何营运起中国第一家专业独立事实核查机构?

作者 魏星
Aug 12, 2024 发表在 对抗错误与失实信息
China Fact Check website

在中国,虚假信息的散播相当普遍,这跟网络防火牆、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缺乏错误信息应对措施以及媒体公信力不足等因素有莫大关係。

因此,事实核查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然而,儘管此类努力正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中国国内的独立事实核查工作少可谓少之又少。

目前,中国的事实核查主要由政府主导的 “辟谣” 平台所推动,主要集中在国内议题上。

虽然这有一定的积极成效(尤其是跟健康相关的错误信息),但政府的角色也引起了人们对利益冲突以及潜在政治动机的隐忧;这类事实核查工作也未有遵从国际公认的标准

民间组织要进行核查工作并不容易。注册非政府组织或事实核查项目难之又难;碍于政治风险和财政诱因的缺乏,中国也很少有商业媒体机构愿意推动此类项目。同时,有异于不少全球科技企业目前的做法,中国的科技平台并没有资助第三方的事实核查计划。

作为拥有 20 年经验的资深媒体工作者,我意识到传统的事实核查方法(由一小群专业人士仔细调查个别陈述)并不足以处理网络上海量的信息。 

这就是我在 2020 年创立 “有据” 的初衷:我期望破旧立新。

独立事实核查项目的必要

“有据” 成立的构思,是去创建起一个志愿者团队,针对网络上流传的国际新闻进行事实核查,为中国国内受众提供有关国外地区的准确信息。

起初,我们的志工主要是将成为记者和编辑的新闻系学生。由于这些学生在未来将会承担起向公众提供信息的使命,因此我相信帮助他们提高媒体素养、培养他们评估报道中不同来源的可信度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学生熟知网络生态,也有优秀的外语技能,逐渐成为了非常高效的志工团队成员。

 

Text

本年三月,本文作者魏星(后排左一)在泰国曼谷参与了达特中心亚太分部主办的一个关于新闻与创伤性影像的工作坊。其他参与者包括来自亚太地区的编辑、内容制作者与事实核查员。图片来源:达特中心亚太分部

 

相对于以众包形式运作事实核查计划(如微博在 2023 年推出的添加附注功能),我特别招募了一群以志工形式参与的资深记者和编辑组成一个线上运作的编辑委员会,以确保严格的标准和品质。我们同时为学生志工提供培训,讲解新闻伦理以及针对文字、图像和影片的最新数码核查工具。

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我深信事实核查工作若不恪守标准,很容易会失去受众的信任,甚至被骑劫和挪用作其他目的。

我们的运作模式

“有据” 全以微信上的通信群组运作。志工在群组中提交他们在网络上发现的可疑陈述——这些陈述有时多达数百条,远远超出了传统新闻机构所能处理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的编辑委员会逐一评估这些陈述,将最有疯传潜力或公共意义的贴文分配给正在线待命的志工展开事实核查。在中国严格的新冠疫情封锁期间,这种完全远端操作的形式也为我们带来优势,让我们得以持续工作。

在志工完成事实核查初稿后,编辑委员会成员会审阅报告并提供评论、修改或加入其他来源,再发布并传播核查报告。表现出色的志工将能逐渐承担起额外的角色,培训新的志工或在发布前参与内容的审阅和编辑。

在 2022 年 2 月下旬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这灵活的运作模式尤其让我们的团队成功在重重挑战下适时应付事实核查的需要。

以下是我们当时採取的策略:

  • 解决语言障碍问题:除了我们已有的两名俄语志工之外,我们也迅速招募了更多讲俄语和乌克兰语的志工,协助团队将信息与其相关语言的原始来源展开交叉核对;这令我们得以更有效地运作,并更好地避免跟翻译有关的错误。
  • 维持 24 小时的全天候事实核查工作:透过动员居于美国和欧洲等不同时区的志工,我们确保团队能持续监察网络上传播的信息。
  • 跟追踪者即时互动:我们分派了更多志工直接与公众互动并回答他们的问题。很多人提交了他们认为可疑的陈述,让我们能够更迅速地应对虚假信息。
  • 提升公共媒体素养:我们的志工举办了免费的线上研讨会,解释关于战争消息的错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模式和常见叙述,讲解读者能如何识别它们。

在战争爆发的头几个月,我们发布了近 200 条事实核查报告,并在中国主要的线上平台上获得了近 5000 万浏览人次。

随后,我们收到大量应徵志工的查询,让我们的团队随之扩张,包括更多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志工,包括网络开发人员、生物工程师、医生等。

我们如何迎难以上,从中进步?

目前,已有近 200 名志工以不同形式参与了我们的团队。他们的奉献,令我们能够在没有外来资金的情况下维持运作,从而令项目维持非营利的性质。

虽然这以全志工安排往往被视为不稳定的运作模式,但我们得以在有限时间内保持稳定,然后按志工的日程安排进行轮调,即使面对政治压力也能保持灵活与弹性。

诚然,这种模式也自有其独特的挑战;一个主要问题是创建一个安全的在线工作环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志工们的潜在创伤。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研究和分享来自专业组织的指导和最佳实践,例如达特中心亚太分部制作的关于处理创伤性影像的资源。我们还希望为志工安排更多的线下聚会,凝聚社群意识——甚至可能组织一场足球比赛!

最后,我们也跟曾参与的志工们保持联繫,即使他们已离开我们的团队。

培育新一代本地事实核查员

我们的志工不仅仅是事实的仲裁者;他们也在各自的社群中充当事实核查 “大使” ——他们熟悉各自社群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让团队能主动地向他们推送内容,而不是等待受众自己来找我们。

我觉得特别有价值的是,很多前志工后来都逐渐成为了他们的社交圈内事实核查 “影响力人士”。我们也鼓励他们活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来开发在地的媒体素养培训计划,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简报模板、事实核查案例研究,甚至小礼品奖励)来支持他们的努力。

这些资源包括我们最近出版的全面事实核查手册,这是简体中文的首本同类手册。我们的志工有协助传播这本手册,并将其内容选编制作成各种不同形式,以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我深信,这群经专业训练、去中心化的事实核查人员团队致力于传播经查证的内容、培养相关技能并在线上线下扩大团队工作的影响力,正藉此在中国激发着更多人的求知精神与好奇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