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的时候,去了一场名为“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的论坛。CSCW这已经是第十一场年会,之前一直在美国召开,这是第一次移师亚洲,而杭州成为主办地却也是借着阿里巴巴的东风。CSCW似乎没有官方的中文翻译,最常见的译法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简言之便是如何应用最前沿/较成熟的科技来帮助、深化需要多方协作的项目。
年会持续三天,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每当我向人介绍说,我是媒体从业者,我来自香港的一家报纸的时候,对方十有八九的第一反应是——“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不如先说一下参加这个年会的三百多人大抵是怎样的背景——从地域来说,有百来人来自欧美,另百来人来自亚洲各国。从工作来说,有一半来自学界(尤其是计算机科研较突出的高校,例如卡耐基梅隆、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等),另一半来自业界,即各大研究院(例如微软研究院、IBM研究院、诺基亚研究院、中国移动研究院,等等)。大部分人都和计算机研究或者应用脱不了干系。
于是大家的第一反应显得没有那么不可理解——一个媒体从业者,在一群搞计算机的人里面,做什么呢?而这个问题背后的假设是:做新闻的(尤其是传统报业的),和做计算机的,八竿子打不着,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正道。
而事实上,这个局面,至少在美国,早已开始改变。比较出名的打破这堵高墙的是“Hacks/Hackers”。这个组织的口号很简单,就是当新闻遇到科技(Journalism meets technology)。这里的Hack指的是媒体从业者;Hackers指的是科技从业者。而它的目标是,“重启新闻业”。两者的交汇点在于,媒体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做更好更深入的报道、将自己的产品更广泛的推向大众、以及寻找更具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而计算机领域有很大一部分是钻研如何更好地储存、应用、展示信息。信息的价值,便是两者的结合点。
美国的传统媒体已经衰落到了一个记者编辑人人自危的地步,不少在美国的朋友都跑到中国来找工作。这种强烈的危机感促使当地的媒体从业者都自觉自愿的学习最新的科技,以帮助自己稳定或者找寻新的工作。熟练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简历上必不可少的筹码——相比之下,中国的记者编辑们开围脖的压力要小的多,并且更多可以慢慢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乐趣。
而科技能给媒体带来的益处其实也早已突破了新闻的做法那么简单。回到CSCW这个会议,面对对方“你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的问题的时候,我最详尽的一次解答主要包括了这样几个要点:1. 传统媒体不行了,我们要学习科技以自救;2. 传统媒体现在也不尽然传统了,我们作为一家百年老报,还是会做一些公众协同项目的,例如我主管的公民地图;3. 媒体的职责不光是做传播、做新闻,也考虑社会责任,而计算机领域有非常多值得借鉴的项目和技术,例如IBM的CreekWatch。
“学无止尽”这四个字,用在媒体从业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本职工作已然充满变化,而整个行业目前所处的波动(摇摇欲坠?)状态更是充满挑战。对于有心跨过高墙去学习新技术的媒体朋友,笔者有以下建议:
-
选择一个方向。新技术日新月异,要追随一切无异于痴人说梦。如果你做杂志,那么不妨关心信息可视化;如果你做报纸,可以多关心微收费;如果你做电视,那社交电视是未来的方向——总之,从已有的基石出发,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会容易一些。
-
不光学习知识,更要认识产品,以及背后的人。知识总是会淘汰,你了解“新媒体”这样一个概念,不如自己开一个围脖去好好经营,学习如何和读者互动;而认识这个产品之后,如若能认识它背后的操作,了解产品设计者的想法和理念,以及它们操作中但未曾实现的想法,才有可能一直处在领先的地位。
- 不要怕犯错,关键在于每天要犯新的错误。新的想法、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每天都在涌现,要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而这一场竞赛的好处在于,大家都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围脖在中国的兴起,还不只是去年的事情?这个行业需要“重启”也不正是因为其负担过重、屡屡死机。所以,不把自己禁锢于原有的传统框架内,才有可能“重启”你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