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利比亚冲突爆发。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因其专业报道和敬业精神被誉为“战地玫瑰”的凤凰卫视资深记者闾丘露薇,再赴战争前线,从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到首都的黎波里,发回大量现场报道和观察分析,并在36天的采访中,写下长达十几万字的日记,最终完成《利比亚战地日记》一书。闾丘露薇力图放下偏见,不设立场,从专业角度透视利比亚冲突真相。
2011年10月19日晚,由国际记者网和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主办,凤凰网博报协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承办的“来自战地的声音——闾丘露薇讲座”正式拉开帷幕。闾丘露薇携《利比亚战地日记》再度做客中国传媒大学,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她在利比亚的所见所闻,并阐述自己对于新闻和战地报道的理解。这是闾丘露薇第二次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今年3月29日,刚从日本地震灾区回国的她带着《不分东西》与同学们已经有过一次热烈的互动交流。
讲座分为演讲和提问两个部分,由凤凰卫视主持人任韧担当主持。重回母校的他为学校的新面貌感到高兴。同时他希望同学由表及里,在“想问题的角度和提问题的方式”上也能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他鼓励同学们把闾丘露薇当做一个“好的对手”,“不要吝于提出直接和尖锐的问题”。
随后发言的学校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部书记胡芳表达了对闾丘露薇的欢迎,并感谢国际记者网和凤凰网对此次活动的贡献。
闾丘露薇在演讲开始前幽默地表示要改变对中传学生的“刻板印象”。因为早在几年前她就接触过国际记者网,但一直不知道中文版网站是由任韧等人负责管理。她过去总以为年轻人更喜欢出镜,不愿意从事费力费时的志愿者工作,但国际记者网中文版这些年轻的工作人员改变了她的看法。闾丘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地参与类似的志愿者活动,在新闻事件中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受众需求。
在利比亚的采访过程中,闾丘露薇时刻告诫自己:“现场看到的并非一定是真相。”在班加西,她见到许多急于向她倾诉的人们,而她必须警惕自己被利用,成为某一方的传声筒。闾丘说,当年布什政府正是以“提供独家消息”为诱饵,借助《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让民众相信“在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从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当事实被某个镜头或者某段文字固定下来之后,有人便会认为这是真相,若不加甄别地转发,便容易造成谣言的泛滥。她希望媒体同行都能够引以为戒。
闾丘露薇感慨,中国媒体人的地位相较于数年前的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有所提升,中国媒体的数量规模和活跃程度也非当年可比,国际事务报道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以前在国外采访时,只能看到“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两家中国媒体的麦克风,现在上海“东方卫视”也加入进来,力求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满足观众对于资讯的诉求,是一个非常可喜的进步。
对于外界刻意强化她的女性符号和性别优势,闾丘露薇认为,挑战和性别没有关系。在此次的利比亚之行中,她遇到了很多的女同行,甚至有一段时间里,女记者的数量超越了男记者。
在被同学问道作为战地记者如何在危险环境下保护自己时,闾丘坦率地表示多数情况下,现场并非像电视画面呈现出来的那般恶劣,更多的是记者刻意地渲染和夸大。她认为,前线记者应该让观众聚焦到新闻本身,而非记者自身的魅力和所处的境遇,分清楚拍摄的目的是让观众知道当地的最新消息,还是让观众知道“我很辛苦”。闾丘的发言引起现场一片笑声和掌声。
根据讲座后的问卷调查,有36%的参与者表示整体“十分满意”,亦有50%表示“较满意”。国际记者网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在日后活动中在场地容纳、时间控制、宣传力度和内容时新性上加以改进。本站将继续就全国各高校“来自战地的声音——闾丘露薇讲座”推出相关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