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事故融合报道:纸媒网站三家对比

by Jack Liu
Oct 30, 2018 in Miscellaneous

723动车追尾事故发生以来,全国媒体的投入程度空前,感人的文字、犀利的质问见诸报端,不同媒体的舆论取向和报道手法也得到了充分展示。事故突发在夜里,传统媒体在第一时间无法即时进行报道,而事故发生后,受制于篇幅、出版时间和表现形式,很多内容也难以在传统平面媒体上呈现,此时多家媒体的网站发挥了超出平时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原有纸媒的网络版,报道及时且有新意。国际记者网选择了三个网站加以点评。

21世纪网:内容翔实、主题鲜明、报道独家

21世纪网的报道集中在财经方面,其“中国高铁隐秘产业链”专题提供了40余篇独家专题报道。其中“最新报道”多与高铁背后的公司、赔偿额以及此事故对股市和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为主。专题下的“产业链”栏目把高铁拆分成“通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铁路建设”等七个部分,并一一分析为这这每一个部分背后的公司与企业。另一个高铁“赞歌”榜的栏目集结了事故前多位专家学者力挺高铁的言论。而 “报纸封面”栏目里则集合了事故发生以来多家媒体每日的封面,7月29日的封面就多达51张,各个报纸的取向一目了然。

南周网:追踪事态发展、弥补纸媒速度不足

7月28日,追尾事故后的第一期《南方周末》发行,封面文章为《高铁之乱》,当日中午,这组报道的三篇文章已被发到南方周末的网站上,当日晚上,这组报道的另外两篇也被发布上网,主文随即获得7000余新浪微博分享和站上百余条评论。

截至7月30日,南方周末网共发表了12篇动车事件的报道,其中5篇来自《南方周末》纸质版本,7篇为南方周末网原创。第一篇综合报道发布于事故第二天早上,综合了官方媒体、地方媒体和微博上的信息。其他的网站报道的内容包括现场进展、新闻发布会、遇难者名单等众多媒体都会涉及的内容,除此以外还包括一篇对动车的制造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地介绍报道

在南方周末的新浪微博上,现在最早可见的一条相关微博发布时间为事故发生后的凌晨两点,最初几条微博对南周记者的的微博进行了转发。凌晨两点到四点,南周的新浪微博共发了11条微博,主要在转载其记者以及当地媒体的消息。事故第二天,随着南周网站开始报道和南周记者进入现场,微博的内容又转变回以发布本媒体内容为主。

财新网:及时跟进、报道密集、多角度总结

事故发生于7月23日,周六深夜,而《新世纪》周刊于周一出版,已然无法对这次事件进行报道,但财新媒体的网站却即刻运作了起来,追尾发生两个小时后财新网发布了第一条结合新华社消息、博客言论和微博消息的报道。链接这篇报道的新浪微博于半个小时后发出,这也是财新网的首条与事故相关的微博。

事故第二天清晨,随着财新记者进入现场,财新网的报道变得密集。7月24日约发19条报道,7月25日约13条,7月26日约17条,7月27日约11条。这些报道报道除了即时事件进展以及分析调查之外,还包括历次铁路事件高铁事件铁道部言论的总结以及现场视频报道这样新媒体平台独有的内容。

对比小结

以上三家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是日报,能较为及时的报道事故。南方周末的发刊日在事故之后四天,而财新传媒的新世纪则正好在事故后的周一出刊,其纸质版本对本事故的报道还需要等到8月1日出版。虽然三家的纸质媒体出版各有先后,都没有社交网络迅速,但是事故发生以来的报道和讨论中他们的声音一直没有缺失。 财新的“历年事故总结”21世纪网的“高铁赞歌榜”南周的事故”过程还原”这些内容,都是融合性的新闻报道的案例。微博、网站、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不仅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实效性,并为新型报道提供了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