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之后——再看微博的自媒体功能

by Ivan Zhai
Oct 30, 2018 in Miscellaneous

微博在突发信息传播方面的自媒体功能早已有目共睹,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之后,大陆各微博平台不但继续发挥其即时性等优势,且成为电视、纸媒等从业人员随时发布重要信息的平台。新技术与传统媒体工作者的融合,为信息的更有效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下仅以新浪微博为例,重新回顾自媒体平台的两个主要功能。

自媒体基本功能之一:即时性+用户产生内容

对比传统媒体,微博一直在即时性信息发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次也不例外。

温州 @Smm_苗很可能是最早发布动车行驶状态异常的网友。7月23日20点27分,她在新浪微博上发布消息,“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的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与事后官方发布消息相比照,这一时间基本是动车D3115因故停车的时刻。

随后,她的微博在20点54分证实了事故的发生——距离事故确切发生时间仅20分钟左右。“救火车好多好多…动车真的出事故了…一朋友亲眼看到一辆动车开得很慢,后面一辆速度超快的撞了上去…还看到动车冒烟了…那些救火车估计是冲那边去的。”

由于事发是在周六晚8点半左右,除少量温州本地媒体,大陆其他纸媒几乎都不可能及时赶赴现场并在周日早上作出详尽报道。在至少12小时的时间里,当地媒体,少量电视媒体如央视,和网友从各方汇集的信息,成为网民及其他受众最主要的信息源。

学者和媒体人士很快意识到,微博将在报道这起重大突发事故中再次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发展出版社社长@包月阳7月24日上午指出,“围脖使许多零碎信息有可能整合为能反映系统的信息”。几乎同时,有媒体从业者及公共政策学者发出感慨,相对传统媒体,“微博再次完胜”。

自媒体基本功能之二:即时互动

7月24日至30日,全国各类媒体都投入大量采编力量,对事故进行报道。随着更多细节被披露,微博信息开始快速增长。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限制,大部分非专业媒体用户发布的零散信息往往无法“自证其真”。此时,即时互动检验功能成为广大用户获得可靠信息的重要保证。

以一位24日早上开始参与现场报道的记者为例。针对当时“一部分出事动车已被掩埋”的传闻,该记者在其新浪微博中表示,她没有看见掩埋,并建议大家不要再传类似消息。

该微博发出后不久即遭到包括@安替、《中国周刊》总编辑助理@林天宏在内媒体人和其他用户的质疑,主要方式包括不断列举其他现场信息源——包括官方发言人——的消息。最终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确认了该现场记者微博信息的不客观。

根据惠普实验室官方博客7月15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随着普及率的快速增长,新浪微博对热门话题的整体转发微博量已比Twitter 高出一倍。大量转发意味着信息在很短时间内即会受到来自更多用户的检验乃至质疑。每一个用户既是信息发布者,同时也是其他信息的检验者,这一即时互动检验的特点,使越来越多用户—— 尤其是实名认证用户——不得不养成更谨慎的信息发布习惯,以减少个人声誉因发布错误信息而受损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不实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传播。

Ivan Zhai为国际记者网顾问及撰稿人;Cindy Zhu 朱思颖为本站实习生。